虎头崖旅游区自驾游营地
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东麓的一片贫困山村,正在建设“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力求打造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家园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居民共享的康养乐园。
在国民休闲旅游新常态下,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的“山村康养”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的“观光游览”、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天柱山镇的“小镇休闲”、天柱山旅游度假区的“滨河度假”形成既差异化互补又相辅相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复合型休闲旅游目的地区块。这或许是“天柱山国家休闲公园”的雏形,凭借着距离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仅两三百公里的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这里必将成为吸引城市居民出游消费的巨大磁场,必将成为发展旅游带动贫困山村整村脱贫发展致富的实践范例。
落后“空心村”发展旅游开启脱贫致富新篇章
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项目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林庄村黄山村民组及梅城镇凤凰村红星村民组、河西村民组、山包村民组、凤形村民组,俗称“大王山”地区,属于夹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与安徽省级旅游度假区——天柱山旅游度假区之间的低山丘陵带,尽管距离县城仅仅10公里,但是山多地少,农户分散,长期不通公路,仍属于偏僻闭塞的传统农业山村,经济发展落后。以黄山村民组为例,现有农户68户,人口322人,人均仅几分田地。长期以来,农民主要靠种植水稻、松树等传统经济作物维持生计,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获得经济来源。目前仍然有贫困户11户(低保贫困户5户,一般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44人。每年春节之前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返乡过年,元宵节前后又分赴全国各地打工,平时只有老年人和小孩留守家园,女孩子长大了纷纷嫁到外地,而男孩子只有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才能娶到媳妇。山田地闲置了、农民用外出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汗水钱盖的“小洋房”闲置了,这是本地特色“打工经济”形成的典型的“空心村”。
近几年,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将消灭贫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之战。潜山县委书记张劲松多次带领干部深入天柱山镇林庄村黄山村民组等贫困乡村调研精准扶贫、驻村扶贫工作,强调精准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脱贫困、惠民生、促发展的根本之策,驻村扶贫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要根据所在村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扶贫项目,推进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产业、人文优势,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报家乡,发展切合当地实际的扶贫项目,不断改变贫困村面貌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天柱山景区周边乡镇,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吸收工商资本进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提升特色农家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在外旅游创业成功的潜山人回报家乡,成立潜山县香格里拉休闲农业开发公司,在“大王山”地区建设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开始了以全国首创的“乡村民宿度假区”业态模式,带动大王山贫困山村成片脱贫、发展致富的创新实践。
高水平规划力求打造成五大创新示范项目
大王山地区与天柱山主景区遥遥相望,背靠尚待开发的虎头崖风景名胜区,近邻天柱山镇和潜山县城,是一片在县城都望得见的贫困山区。这里低山地形变化丰富,植被多样,林相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0%,生态良好、空气清新,四季有景,环境极佳,人文底蕴深厚,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特别是这里依托两条在潜山县城附近垂直交汇的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沪蓉高速、济广高速,直达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座省会城市均只有两三百公里路程;这里距离安庆天柱山机场仅70公里、距离合九铁路天柱山站仅10公里,区位交通优越、客源市场巨大。
潜山县香格里拉休闲农业开发公司先后考察了日本、泰国、巴厘岛、中国台湾等地,借鉴他们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度假的成功经验,并委托全国著名的国家甲级规划院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海南境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高水平的旅游策划和规划。规划将大王山项目开发定位为集休闲农业、山乡度假、康体养生、户外活动、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能“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与周边的国家5A级景区天柱山旅游区、虎头崖风景名胜区、安徽省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天柱山旅游小镇形成差异化互补,有条件组合成以天柱山为龙头的复合型区域旅游目的地,对接天柱山旅游大市场和满足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居民对山村康养休闲度假需求,从而带动大王山贫困山区的成片脱贫、发展致富。
依据规划,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项目开发以农民致富、游客满意、区域进步、企业发展为核心指导思想,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以主体企业牵头,多方合作,多种形式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项目开发将追求五大创新示范:追求实施精准扶贫、旅游扶贫富民的创新示范;追求成为科技引领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追求成为将百姓幸福家园与游客度假天堂融合打造的示范项目;追求成为创新发展乡村度假的示范项目;追求成为传统的观光型、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示范项目。
起步区开发,打造黄山谷乡村民宿度假群落
林庄村黄山组地处大王山地区对接通往天柱山大门服务区的交通干道、对接沪蓉高速与济广高速的天柱山互通枢纽仅5公里的门户位置,被规划确定为天柱福元乡村民宿度假区的起步开发区域——黄山谷乡村民宿度假群落。
据《潜山县志》记载,这里曾有北宋知名诗人黄庭坚经常光临的“学堂”,在学堂旁边还建有“山谷别墅”。因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后人称此地为“黄山”、“黄山谷”,这也是黄山村民组地名的由来。
黄山村民组与拥有2000年人文历史、尚待开发的虎头崖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的八大景区之一)接壤,是通往虎头崖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虎头崖海拔913米,这里曾是古人炼丹修身之所,留下“升仙洞”、“白云庵”、“观音洞”、“炼丹台”、“铁笛龛”等等文物古迹。公元1世纪,张道陵之孙张鲁云游天柱山,在白云崖(虎头崖的别名)建起天柱山第一座道观——白云庵而潜心修炼;唐代高僧崇慧大师在此讲经说法;宋代鲁道人在此炼丹;宋代黄庭坚、明代徐桂在此读书……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赞美这块洞天福地,如“超然物表”、“宛然仙境”、“元气磅礴”、“中天峻拔”、“仙洞重华”、“无量寿塔”等。
潜山县香格里拉休闲农业开发公司先后引导并扶持黄山组村民成立了潜山县天柱山油茶专业合作社和潜山县大王山休闲农业合作社,让村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推动者、合作者和受惠者;公司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发中心、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安徽省林科院、安徽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逐步把村民培训成为科技农民、旅游从业者,把精致、高效、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与特色体验相结合,并采取“公司+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开发形式,通过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按休闲农业和乡村度假标准推进项目开发、民居改造、环境优化、设施配套、服务提升,打造黄山谷乡村民宿度假群落。至此,公司已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通往虎头崖旅游区的自驾游道路以及配套的自驾游导引系统、虎头崖旅游区游客到访中心、虎头崖自驾游营地、赫比尼斯精品民宿(Happiness)、农林专家办公区、新三农讲习堂、黄梅戏演艺台、圆缘湖婚纱摄影基地、和合亭喜宴区、生升阁休闲饮吧、天柱山养生餐饮区、天柱山百宝山货供销社、200亩优质油茶基地等一批项目,这里已形成日接待游客300人次的能力。公司开发这些项目承担了度假区的部分公共功能,公司还带动并指导黄山组村民利用自家空置房屋改造为村民民宿,联手打造黄山谷乡村民宿度假群落;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将村民荒废的田地改造成芳香植物康复花园、铁皮石斛基地、天柱山原产名贵中草药种苗培育基地、山野菜基地等项目,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产业化扶贫 五种收入确保三年内实现黄山村民组的全面脱贫
项目启动以来,潜山县香格里拉休闲农业开发公司密切配合天柱山镇委镇政府、帮扶单位、驻村扶贫队,共同分析黄山村民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年制订脱贫计划,分户制订脱贫措施,实施精准扶贫,确保3年内实现黄山村民组的全面脱贫。项目的开发运营采取“公司+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已给村民带来5种收入,即民宿经营收入、山田地租赁或合作收入、工资收入、特色种养收入、商业经营收入。目前在公司上班的11户,其中贫困户4户,每户一人年劳务收入达2万多元,预计每户村民民宿年接待收入达1万元,每户油茶等农特产收入每年5000元。其中一户通过新三农讲习堂培训,到一家五星级农家乐上班,增加家庭收入2.4万元。
特别要指出的是,潜山县党委政府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主动为黄山谷乡村民宿度假群落的开发和产业扶贫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后投资300万元,修通了连接黄山谷乡村民宿度假群落与天柱山主景区旅游干道、天柱山镇、高速公路天柱山互通枢纽的水泥道路,修建了饮用水工程、光伏发电厂,升级改造了项目区的电网、通讯网以及支持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
相关链接: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市潜山县,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春秋时期,潜山为皖国封地,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境内的天柱山称“皖山”,天柱山东西部两条河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天柱山为“南岳”,千百年来,天柱山作为中华民族的“大汉南岳”深受世人仰慕和神往。至今,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游历“大汉南岳”所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历代名胜仍遍布四乡。
潜山还是中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黄梅戏《天仙配》故事发生地;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梳洗的胭脂井和乔公故址以及王安石临湖夜读的舒王台等遗迹依存,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摘自《中国旅游报》,2015年8月12日,B4版
原文链接网址:http://www.ctnews.com.cn/zglyb/html/2015-08/12/content_112020.htm?div=-1